「蛞蝓」 拥护带壳的蜗牛

释放双眼,带上耳机,听听看~!

视频地址

暂时无法播放,可回源网站播放

 

关于

灵感基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,以超现实的叙事方式拍摄。

创作思路

为表现更为抽象层面的意识逻辑,超现实给予了更多留白的可能性。姜文的「太阳照常升起」作为一个引子,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作为切入点,我们也沿用二者彼此之间的对照进而引出主题,比如作为有着双眼的主角和蒙眼的其他群体。

视听及美学层面参考罗伊安德森「Roy Andersson」的「寒枝雀静」、寺山修司「Shuji Terayama」的「死者田园祭」等。这些作品中的符号运用都为我们拍摄提供了很多思路。在影片视觉色调上也想尽自己所能地还原某种清冷的环境氛围,很多分镜上参考罗伊安德森的一些静止镜头,烘托房间或是场地的空旷,同时也是想与真实世界拉开一定的距离。

剧情梗概

  • 诗歌,符号与隐喻

故事开始所有群体的眼部都围有眼罩,动作机械重复,我们将此比作一种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秩序群体性行为。主角的第一个选择便是是否愿意任然保持佩戴眼罩,这一对观众来说是毫无道理的无趣行为,保留代表训化,每日都继续重复机械的生活方式,反之则将故事继续。

主角摘下眼罩用之前从未有的方式去“探索”世界,观众引领他行动,这在他人看来往往主角被视作原始的,最终通往的便是一片丛林,在这里主角将会遇见一只蜗牛并做出选择。

第二个符号便是蜗牛,拥有柔软躯体与坚固外甲的生物,象征柔软的本我欲望与坚固的超我道德。在故事中剥离蜗牛壳与蜗牛本身是一种较为残忍的、破坏性的欲望行为,这是观众可以意识到的。同时也藏了暗线,即分离了欲望与道德,若选择这条故事线,将把观众带入一个被欲望支配的结局,而这样一个个体只会在群体中视为不成熟的部分,最终受到排斥。

将诗歌转化为影像语言的另一种形式,这过程中剧本的理性逻辑会因此受到削弱,相反也会因此更近似于梦的逻辑。符号的运用将处于一种地位,失去一定的理性在另一方面也使得短片变得更为赤裸。

  • 关于弗洛伊德中意识的组成部分:

在心里动理论中,本我、自我与超我是由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之结构理论所提出,精神的三大部分。1923年,弗洛伊德提出相关概念,以解释意识的潜意识的形成和相互关系。

“本我”(完全潜意识)代表欲望,受意识遏抑

“自我”(大部分有意识)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

“超我”(部分有意识)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

由此对应的是

“本我”先行——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破坏自然与秩序,遭到守序群体排斥的欲望结局。这一结局下主角好奇心居于首位,破坏了丛林,妄图干预其他群体的活动,最终遭受殴打。

“自我”先行——主角既拆除了蒙蔽双眼的眼罩,同时也未对蜗牛与丛林造成伤害。这是一个平衡结局,兼顾上下二者的关系,通过道德的部分压制欲望。

“超我”先行——这一结局出现很早,主角往往在故事开头就未摘除眼罩,至始至终都保持着“弱感光”的生活状态,形同周遭其他人一般。

剧情流程图

截图

制作人员

课程选修:魏振一 赵心荷

编导 魏振一 董麒

参演 孟庆隽 李雨凝 董麒 金子 吕佳洋

拍摄 魏振一  赵心荷

后期 魏振一  赵心荷

academicOthers

交互视频——效应

2020-6-29 8:48:35

academicOthers

易如婳 131804067 的交互视频作业

2020-6-30 16:07:34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有新消息 消息中心
搜索